广告区域

浩瀚体育自媒体

浩瀚体育自媒体

灰度计划分拆其比特币现货ETF,以降低投资者成本

数字资产管理公司Grayscale Investments(灰度)周二申请分拆其比特币现货ETF——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分拆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更低费用的比特币投资。GBTC今年1月获准从信托转为ETF,目前收费高于同行,这是导致投资者转向竞争对手的ETF的关键因素之一。灰度提交了一项新投资产品“灰度比特币迷你信托”(Grayscale Bitcoin Mini Trust)的上市申请,该产品将接收GBTC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该公司表示,作为交换,目前的GBTC股东将获得迷你信托的股票。

城投之王的江苏也依然需要非标融资

      江苏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城投之王,城投公司的数量和质量都属于前列。而且江苏省对于城投公司融资成本的控制较为严格,各地市根据自身的区域发展情况和城投公司情况设定了非标融资成本上限。比如根据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官网于2023年11月披露的《武进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明确提出平台公司“2023年新增融资平均成本控制在4%”。即使是在苏锡常地区,4%这个融资成本对于城投公司和平台公司来说也是非常低的了,充分说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很好、融资环境很好。

城投之王的江苏也依然需要非标融资

      从实践来看,江苏省的城投公司依然是需要非标融资的,而且部分区域城投公司的非标融资成本并不低,比如债券民工今天看到了江苏省某百强县的信托推介海报(详见知识星球),还是有几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要点:

城投之王的江苏也依然需要非标融资

      1、融资规模为5亿元,这个信托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对于非标融资的需求。

      2、信托收益为6.7%-6.8%,意味着城投公司本次信托融资实际成本应该在8%-9%之间,实际融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3、AA城投公司融资、AA+城投公司担保,虽然这种增信措施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也会增加区域内城投公司连环担保信用风险。

      从这个城投公司信托产品可以看出,即使是江苏百强县的城投公司依然需要非标融资,那其他区域的城投公司对于非标融资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在城投债发行利率大幅下行的情况下,城投债和非标融资已经成为了两个世界。  “一揽子化债方案”和特殊再融资债券的确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投公司的资金压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投公司的新增融资问题,城投公司依然是存在较大的化债压力。所以不管是从哪个机构的角度来看,还是要关注到城投市场潜在的风险,不能认为城投公司现在就已经是歌舞升平、繁花似锦了。

FRT信托跌0.96% 股价跌破100美元大关

北京时间2024年03月01日22时35分,FRT信托(FRT.us)股票出现异动,股价大幅下挫0.96%。截至发稿,该股报99.88美元/股,成交量1.1956万股,换手率0.01%,振幅0.34%。

最近的财报数据显示,该股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美元,净利润2.36亿美元,每股收益2.80美元,毛利数据暂无,市盈率35.73倍。

机构评级方面,在所有19家参与评级的机构中,63%的券商给予买入建议,37%的券商给予持有建议,无券商给予卖出建议。

FRT信托股票所在的房地产信托行业中,整体跌幅为0.48%。其相关个股中,Healthcare Tr Inc 7.375% Cum Red Rep Pfd Stk Ser A、Healthcare Tr Inc 7.125% Cum Red Rep Pfd Stk Ser B、Uniti Group Inc.涨幅较大,Medical Properties Trust, Inc.、阿伯房地产信托、Generation Income Properties Inc.较为活跃,换手率分别为0.21%、0.19%、0.18%,振幅较大的相关个股有阿什福德信托、Office Properties Income Trust、Diversified Healthcare Trust,振幅分别为3.63%、3.00%、2.74%。

FRT信托公司简介:Federal Realty Investment Trust是一家以购物中心为重点的零售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其在八个最大的大都市市场拥有优质物业。其投资组合包括 102 处物业的权益,其中包括 2,580 万平方英尺的零售空间和 3,100 多个多户住宅单元。Federal的零售组合包括杂货店中心、超级区域中心、动力中心和多功能城市中心。Federal Realty专注于在发展势头强劲的理想地区拥有资产,因此,其投资组合的平均人口密度和平均家庭收入中位数均高于其他零售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消息层面,截至22时35分,FRT信托股票正面舆情新闻比例33.33%。

(以上内容为腾讯自选股基于公开消息,由程序或算法智能生成,仅作为用户看盘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或交易依据。股市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软通动力发布委托理财事项进展 2.3亿元信托投资款项收回尚存不确定性

  【相关阅读】郑煤机信托理财产品爆雷!公司:定损后共同承担风险,风险敞口达2.7亿  

  杭州瑜瑶“私募跑路事件”又炸雷!A股公司英洛华宣布:1.2亿理财仅收回437万!  

  每经记者 可杨    每经编辑 梁枭    

  1月19日晚间,软通动力(SZ301236,股价41.15元,市值392.1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投资的信托产品投资款项的收回尚存在不确定性,且其属于非保本理财产品,存在本金及收益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并可能对公司2023年度利润产生影响。

  公告显示,软通动力于2022年使用闲置自有资金2.3亿元支付《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合同》项下第2期信托资金。根据软通动力全资子公司深圳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软通)与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信托)签署的《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合同》,重庆信托应于“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第2期信托资金)”到期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即2024年1月19日)完成现金类信托财产的分配。

  而近日,软通动力收到重庆信托发送的《乐盈惠达单一信托致受益人函》,因“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尚未实现销售变现,“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第2期信托资金)”无法于到期日后十个工作日全额现金兑付。

  三项信托产品投资款项均未按期收回

  这并非软通动力近期首次披露委托理财事项进展公告。

  2023年11月21日、11月30日,软通动力曾两度披露相关公告,均为该公司在2022年购买的信托产品。合计来看,软通动力共计有三项,本金合计4.8亿元,面临投资款项收回的不确定性风险。

  在11月21日的公告中,软通动力称收到重庆信托发送的《信托管理报告》,因“惠渝7号单一资金信托”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尚未实现销售变现,“惠渝7号单一资金信托”暂未能实现现金兑付。该产品到期终止日为2023年11月6日。

  11月30日,软通动力再次表示,收到重庆信托发送的《信托管理报告》,到期日为2023年11月16日的“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第1期信托资金)”,因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尚未实现销售变现,无法于到期日后十个工作日(即2023年11月30日)全额现金兑付。

  上述产品均为软通动力在2022年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

  2022年5月5日,软通动力全资子公司软通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技术)与重庆信托签署了《惠渝7号单一资金信托合同》。5月7日,软通技术使用闲置自有资金2亿元支付《惠渝7号单一资金信托合同》项下第1期信托资金。

  5月16日,软通动力全资子公司深圳软通与重庆信托签署了《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合同》。5月17日,深圳软通使用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支付《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合同》项下第1期信托资金;2022年7月7日,深圳软通使用闲置自有资金2.3亿元支付《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合同》项下第2期信托资金。

  据披露,“惠渝7号单一资金信托”及“乐盈惠达单一资金信托”的年化预期收益率为5.2%/年,产品期限为18个月,信托保管人为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产品类型为固定收益类,信托资金用于投资流动性较高且低风险的资产、其他标准债权资产、融资类资产、资管产品,并不得用于开展证券投资、衍生品投资等高风险投资。

  或将对2023年利润产生影响

  软通动力方面表示,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积极与重庆信托沟通兑付方案,并将高度关注事项进展,寻求解决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公司潜在损失,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同时,公司已安排对所投项目再次进行风险识别、诊断及综合评价。

  此外,软通动力称,正在积极联系各相关方,督促受托人尽快向公司兑付投资本金及收益,同时准备相关材料,通过各类法律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后续公司将加强对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安全评估,严控投资风险,密切关注理财产品的回款进展情况,尽最大努力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权益。

  软通动力在公告中称,鉴于上述信托产品投资款项的收回尚存在不确定性,且其属于非保本理财产品,存在本金及收益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并可能对公司2023年度利润产生影响,最终结果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为准。

  合计来看,软通动力购买上述信托产品,合计投入本金4.8亿元,已超过该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2023年前三季度,软通动力营收净利同比双降,实现营业收入128.31亿元,同比下降9.54%;实现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降47.60%;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51亿元,同比下降13.24%;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38.22%。

  对于前三季度营收净利下滑的原因,软通动力方面表示,主要系公司受核心大客户业务需求波动的影响收入下滑,公司已积极开展业务结构优化,同时严格执行降本增效战略,聚焦于数字化创新业务的新机会。三季度数字化创新业务占比继续提升,净利润环比改善。

  围绕理财产品投资款项未能按期收回对公司净利润带来的影响、公司在委托理财方面的风险把控措施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1月20日向软通动力董秘办公开邮箱发送采访函,但或因非工作日,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6000万元逾期,长光华芯“踩雷”中融信托!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6000万元逾期,又一家公司“踩雷”中融信托!

  中融信托逾期兑付风波仍未停歇。

  1月3日晚间,长光华芯(688048)发布公告,公司认购的“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已逾期,且尚未兑付,存在本息不能全部收回的风险,可能对2023年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6000万元逾期,长光华芯“踩雷”中融信托!

  基于谨慎性原则,长光华芯拟对前述信托产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800万元,将导致公司净利润减少4800万元,最终数据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数据为准。

  长光华芯表示,已就上述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事宜与中融信托进行了沟通,并督促中融信托尽快兑付本金及投资收益。截至目前,尚未收到中融信托的正式文件回复。

  回溯2023年1月3日,长光华芯为实现闲置资金保值增值,以自有资金6000万元购买了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行的“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6%,存续期自认购日起算共计358天,到期日为2023年12月27日。据悉,前述信托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即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在会计处理上,长光华芯将“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确认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并确认初始投资成本6000万元。如今,伴随着信托计划逾期兑付,公司前述资产也将发生资产减值风险。

  2023年8月份以来,多家上市公司以公告形式披露购买的中融信托相关产品发生逾期兑付,中融信托产品停兑消息开始发酵。更多内容请看《中融信托逾期兑付坐实!多家上市公司踩雷……》

  2023年9月16日凌晨,中融信托在官网首次正面回应,表示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信托产品无法按期兑付。公司与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签订了《委托管理服务协议》,聘请上述两家公司为中融信托经营管理提供专业服务,中融信托将继续按照有关法律和信托合同约定,对信托产品投资者承担受托人责任。

  市场对长光华芯购买的信托产品逾期兑付已经有所预期。

  早在2023年11月24日,长光华芯曾发布风险提示公告,鉴于目前中融信托产品的运营情况,预计“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后可能出现逾期兑付情形。

  本次逾期兑付对长光华芯的具体影响如何?

  从资产端来说,截至2023年9月30日,长光华芯总资产34.44亿元,净资产31.73亿元,对“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投资本金6000万元约占总资产的1.74%,占净资产的1.89%,公司表示逾期兑付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周转。

  相较于资产端,利润端的影响或许较为明显。2022年长光华芯净利润为1.19亿元,若最终对逾期产品计提4800万元减值损失,扣减的利润将约占2022年净利的40%,而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尚处于亏损状态。

  资料显示,长光华芯专注于半导体激光芯片的研发、设计及制造,主要产品包括高功率单管系列产品、高功率巴条系列产品、高效率VCSEL系列产品及光通信芯片系列产品等。2023年前三季度,受激光器市场需求疲软、产品价格策略调整影响,叠加产能利用率不足,摊销费用较高,长光华芯业绩出现下滑,营收为2.19亿元,同比下滑30.91%;净利润为亏损2236.58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踩雷”信托的不止长光华芯一家。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超30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托产品逾期公告,其中安记食品、火星人、法狮龙、金房能源、安利股份、传智教育、长光华芯7家上市公司在近一个月官宣遭遇逾期兑付,涉及金额超2亿元,而产品受托方均为中融信托。

  具体来说,金房能源、传智教育、安利股份购买的信托产品均为“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涉及本金分别为5000万元、5000万元、2000万元,火星人、法狮龙认购的中融信托相关产品涉及本金分别为5000万元、6000万元。

  多数公司表示,信托产品本息无法全部兑付将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但不会影响公司的持续运营能力及日常经营资金需求。

又有上市公司“踩雷”!传智教育、安利股份合计7000万元信托产品遭逾期

  中融信托暴雷的事件还在持续发酵。12月29日晚间,传智教育(003032.SZ)、安利股份(300218.SZ)同时发公告称,理财资金踩雷中融信托,本息恐无法兑付。

  12月29日晚间,传智教育表示,2023年7月3日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中融信托“中融-圆融 1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理财计划本该于2023年12月28日到期,没料到5000万元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的风险。

  界面新闻发现,这5000万元自有资金若无法兑付,这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截至2023年9月末该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也才0.73亿元。5000万元占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的比重达约50%。

  就在同日,安利股份也踩雷了中融信托的同一个信托计划。

  12月29日晚间,安利股份发布了关于部分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风险提示公告,2000万元信托的本金和利息存在风险。

又有上市公司“踩雷”!传智教育、安利股份合计7000万元信托产品遭逾期

  根据公告,2023年6月30日,安利股份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购买了中融信托旗下的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产品到期日是2023年12 月2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5.8%,信托收益按约定应当于锁定期到期后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支付。

  然而,安利股份称,公司已就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事宜与中融信托多次进行了沟通,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中融信托方面的正式文件回复。

  界面新闻发现,若2000万元自有资金无法收回,也将对该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2023年前三季度,安利股份归母净利也才0.4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也仅为0.29亿元。2000万元占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的比重约50%。

  就在几天前金房能源(001210.SZ)、法狮龙(605318.SH)也纷纷发布公告,踩雷中融信托。

  12月22日,金房能源发布公告,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5000万元本金及投资收益。

  12月22日,法狮龙发布公告称,公司购买的2个中融信托产品,一个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另一个预计也存在未能及时兑付风险,涉及本金合计达6000万元。

  根据界面新闻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十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托。

  微光股份(002801.SZ)、先锋电子(002767.SZ)、金博股份(688598.SH)、南都物业(603506.SH)、咸亨国际(605056.SH)、吉华集团(603980.SH)、塔牌集团(002233.SZ)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情形,其中又以踩雷中融信托产品的公司居多。2023年9月以来,药石科技(300725.SZ)、安记食品(603696.SH)和三德科技(300515.SZ)也表示踩雷中融信托。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融信托注册资本为120亿元,四家股东分别为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7.470%),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2.986%),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1.538%),沈阳安泰达商贸有限公司(持股8.006%)。

  中融信托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该公司自有资产为304.18亿元(合并),公司及各子公司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7857.09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50.34亿元(合并);公司本部净资产208.37亿元,净资本176.22亿元,净资本覆盖率192.45%。

  信托资金一向是房地产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中融信托也不例外。2023年以来部分风险房企接连暴雷,中融信托的产品陆续违约,无法按期兑付。2023年9月,中融信托被建信信托和中信信托托管。

资管行业加速重构 迭代发展渐进黄金期

  转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昌校宇

  2023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二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下称“资管行业”)逐渐回归资产管理本源,且取得诸多阶段性成就。

  这一年,资管行业格局得到重构,迈入竞合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年,各类资管机构在恪守行业本职中创新发展,适时调整负债端与资产端管理策略,产品和服务快速迭代。整体而言,今年资管行业呈现五大变化:权益投资蛰伏待春、“固收+”卷土重来、“降费潮”让利投资者、养老金市场方兴未艾、ESG投资按下“加速键”。

  展望未来,多位业内人士预判,资管行业发展“黄金期”渐行渐近,各资管机构间将更加“内卷”、并驱争先,或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权益投资以及固收类投资布局,打造多元渠道体系;加大市场投研力度,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坚持创新与风险防控并重,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资产管理赋能;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寻求差异化竞争之路等。

  资管行业现多方面变化

  资管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跃升、居民财富日益增长而逐渐兴起。纵观2023年资管行业表现,各类资管机构同台竞技、优势互补,资产管理规模整体保持韧性增长。记者根据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披露的可对比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约为141.9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0.97%。

  从细分行业最新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27.48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4.65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20.58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6.12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2869.17亿元。纵向来看,公募基金、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私募基金资管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分别较去年年末增长5.57%、8.90%、1.48%;而证券公司资管计划、期货公司资管计划资管规模则有所下滑,分别较去年年末下降10.92%、8.83%。

  从其他子行业看,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较去年年末下降8%,不过,多家券商机构预测,截至今年11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已与去年年末持平。另外,截至今年10月末,险资运用余额27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8%;截至今年6月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69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2.6%。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给资管机构带来较大投资压力,不过债市迎来一轮上涨行情,为资管机构投资业绩增添一抹亮色。综合来看,今年以来利率中枢下行、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变化也给不同资管机构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新形势下,各类资管机构适时调整负债端与资产端经营策略,行业整体呈五大变化。

  首先,权益类资管产品收益下行,部分资管机构权益投资承受考验。2023年以来,权益市场宽幅震荡,导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险资等机构承受考验。从资产配置层面来看,受制于负债属性,银行理财机构上半年进一步压降权益资产投资占比;同样,险资机构截至今年10月末的权益投资占比也维持在近几年低位。

  其次,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今年债市走牛,部分资管机构推出大量“固收+”产品,并在资产端加大债券等固收资产的投资力度。例如,在各类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中,年内固收类产品收益表现最为优异,在资产配置方面,截至今年10月末,险资对债券的配置已创下近10年新高。

  其三,多类资管产品收益率“降温”,催生“降费潮”。被业界称为公募基金史上最大一次费率改革于7月份启动,全行业13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陆续宣布下调旗下存量主动权益类产品费率,按今年6月底规模计算,公募基金行业每年为投资者节约费用支出合计约140亿元。另外,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理财产品费率优惠相关公告,涉及申购费、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等。

  其四,资管机构积极布局养老金市场。一方面,个人养老金制度为资管机构切入养老金管理市场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个人养老储蓄、理财、保险、公募基金等四类产品“多点开花”;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金管理市场成为蓝海市场,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等机构通过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等方式积极入局。

  其五,ESG投资按下“加速键”。今年以来,部分公募基金通过搭建ESG投资管理体系、应用ESG投资策略、发行ESG投资产品等,积极践行ESG投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总体上看,随着ESG理念的普及和实践,ESG已不再是投资者用来评判投资风险的工具,而成为各行各业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为准则。

  除上述五大特征之外,受负债端资金属性差异、投资环境变化、资管机构投资策略选择等因素影响,资管细分赛道也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如公募基金资管规模首超银行理财、券商资管标准化资产投资比例持续提升、银行理财短期封闭式产品再受青睐、标品信托规模增速快于融资类信托……总体来看,资管机构牢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部分机构会更重视权益市场

  展望2024年,从大类资产配置层面来看,受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权益市场回暖,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将进一步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同时,险资机构、银行理财、信托公司等机构或进一步加大债券等固收类资产配置力度。

  银行理财方面,光大证券(维权)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或出现四大特征:一是银行理财规模或同比增长5%至10%,收复29万亿元关口,季末波动或边际改善;二是银行理财仍将主要布局低波动稳健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占比有提升空间;三是高收益资产难觅,存款成本管控箭在弦上,理财收益中枢或有下行压力;四是理财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机构间竞争或更加“内卷”,机构分化延续。

  公募基金方面,华东地区某大型公募机构基金经理认为,2024年,公募基金将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行业“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将资源配置到具备创新能力和增长潜力的实体经济中;同时,不断提升投研能力,更好发挥价值发现与资产定价的作用;此外,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引导上市公司提升发展质量。

  保险资管方面,北京一家大型险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险资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产荒”依然是行业性难题,公募REITs、ABS等有发力空间;二是新会计准则、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约束下,权益投资更考验投研能力,基于此,部分险资机构将会更重视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部分机构则会加大债券投资力度;三是新兴产业、绿色投资等领域将是险资机构的重点布局对象。

  私募基金方面,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表示,从A股投资环境来看,充足的资金支持和较低的估值水平,都让A股市场显示出较强的吸引力。私募证券基金2024年的管理规模以及业绩表现或将趋好。

  从信托机构来看,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院长邢成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目前资产管理信托的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固收类和权益类。从2024年来看,资产管理信托仍然会是行业主导产品,不过,资产服务信托的业务增速及占比或在明年下半年或未来实现对资产管理信托的反超。资产配置方面,2024年信托机构对大类资产的配置格局可能不会与2023年有实质性区别,仍以TOF(信托型组合投资产品)、FOF(基金中基金)为主。此外,在标品投资领域,信托公司仍是一个“新兵”,需在投研能力、团队建设等方面积极追赶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

  除了对细分赛道的研判之外,2024年可能出现的一些共性趋势也被多位受访机构及人士提及,包括资管行业对AI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专精特新”等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依然是资管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资管机构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ESG投资有望加速推进等。

  以人工智能在资管行业的应用为例,深圳一家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ChatGPT横空出世让各类资管机构对人工智能更为重视,不同金融机构或自行研发大模型,或在一些开源软件的基础上研究大模型。当前,人工智能对资管行业的作用可概括为“辅助驾驶”,未来资管机构对AI的投入和应用会持续加大,包括对数据的合法获取、大模型可接入性等领域的投入。

  从中长期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此前表示,过去三年,行业管理资产年均增长6.2%,远高于全球约2.5%的平均增速。未来随着广大居民收入持续提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化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加之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中国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