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浩瀚体育自媒体

浩瀚体育自媒体

聚焦两会 |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AI能帮助化工行业获得颠覆性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云帆,缴翼飞 北京报道

曾凭借MDI等新材料工艺,打破海外化工巨头在新材料领域的高墙壁垒,始终将研发和创新作为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作为一家国企的万华化学却凭借极为纯粹的创新发展模式,获得了如今举足轻重的全球市场地位。

作为这家化工领军企业的代表人物,同样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结合他对当前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关键领域卡脖子的难题,以及绿色环保等时代命题的洞察,提出了“加快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大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原材料国产化”,“加快推动人造板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消费者人居环境安全”,以及“加快推动高质量住宅与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促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等建议。

聚焦两会 |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AI能帮助化工行业获得颠覆性创新

全国两会期间,廖增太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透露了万华化学如何实践AI化工融合,以及AI+化工孵化,产生颠覆性创新的可能性。

AI能帮助化工行业获得颠覆性创新

此次两会期间廖增太提交的建议,包括推动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由政府牵头建立数据标准组织,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工行业数据标准等,为行业基础大模型训练及智能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等。

此外,他还建议通过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人工智能在化工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先行先试;以及在国家层面制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包括完善并健全包括人才的留用政策,评价体系等。

对于该建议,廖增太表示,当前的化工行业已经不再是大众认识中的传统行业,而是当今前沿产品,新应用的基础。

“就像芯片行业一样,有了芯片行业的发展需求,才有对光刻胶、研磨液、研磨垫等新材料科学的发展需求。”廖增太举例称。

新事物、新应用的出现,衍生出从业者对新手段,新方法的求索。廖增太透露,在万华化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已经发现,AI与化工行业相结合能够发生优秀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我们持续使用AI来进行辅助科研,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廖增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比如去年我们做的化学反应优化,如果按照正常实验,即便是模拟实验也得做数千次。人工智能并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通过大量的训练,反复的迭代,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实验数据海洋中找到我们需要的相关性。然后通过不断的优化,在成千上万个方案中推荐比较优秀的几个、十几个方案,然后再通过实验得到最优解。”

廖增太还以催化剂为例,解释了AI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催化剂的研发更偏向实证科学。过去我们都是靠着人工思考,思考之后合成,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通常实验耗时几周甚至几个月。同时,能产生催化反应的组合成千上万,难以穷尽。因此光靠人力是非常低效的。AI的加入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成倍地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廖增太预言,在AI和化工行业的高度融合下,其不仅能帮助研发节约时间与成本,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未来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实际也将与企业对AI的应用能力,包括大模型、小模型的构建能力成正比。

而从更高的层面上,廖增太认为,重视AI与化工的融合,可以帮助实现更具颠覆性的技术。

“如果重视,那么就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如果你不重视他,可能结果就是被淘汰。”廖增太表示。

科技创新要靠企业来落地

此次两会中,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各位代表委员关注的热词。廖增太也谈到了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看法。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各类要素,其实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是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体现。如何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科技创新。”廖增太表示。

他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科技创新的部分提到了许多科技创新产业化的内容。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开始从前沿创新的基础,开始逐渐向创新产业化落地的方向去迈进。

其中,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突出强化科技创新重要主体的提法,得到了廖增太的重点关注。

他表示,不管是什么科技创新,不管是概念创新还是理论创新,最终都要形成生产力。从科技创新到形成生产力有很长的路要走。科研机构与高校或许要完成科技创新从“0到1”的过程,企业则需完成从“1到n”的过程,政府也能通过提供便利和激励措施,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者:赵云帆,缴翼飞 )

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 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专题:重磅!2024全国两会财经界委员代表提案议案(搜索版)

  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今年带来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 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徐冠巨认为,新趋势下,过去那种习惯于“做规模”、盲目扩产能的做法难以跟上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中国企业升级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必须依靠品质提升、品牌提升、科技硬实力提升,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这是我们的方向、更是我们的责任。”徐冠巨说。

  传化集团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浙江传化合成材料的生产车间,一块块稀土顺丁橡胶经精确检验后穿梭在生产线,按照不同国际市场客户个性化需求,通过自动化机械臂被分装到不同包装箱;成品仓库的装车线上,十几辆集装箱大卡车有序排起长队,等待着装箱后的产品发往世界各地。目前,该公司的橡胶产品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经过7年持续攻坚克难,突破稀土顺丁橡胶这一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从过去微利到现在产销两旺。此外,我们在前纺油剂、无氟防水剂等产品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快速赢得市场、取得良好经营效益。”徐冠巨说。

  就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徐冠巨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源上,推动企业从单纯模式创新大力转向科技创新,创造更多的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成果,向科技硬实力要效益、要品质、要品牌。

  二是,鼓励科研机构与优秀企业强强联合,为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科技成果提供政策和机制支持,加速科技成果在产业链中的转化。

  三是,发挥民营经济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行动和创新课题,共同促进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升级发展。

赛迪研究院王昊:新的生产力改变了对人、工具生产关系的要求

专题:2023三亚·财经国际论坛

  “2023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12月16日-17日在三亚举办。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先进制造业中心)所长王昊出席并演讲。

赛迪研究院王昊:新的生产力改变了对人、工具生产关系的要求

  王昊表示,现在科技创新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后,对各行各业的变革包括对生活的促进效率的提升是有很大的一个直观的感受。

  生产方面,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他举例称,像各行各业都是在推广智能制造,也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底层,比如硬件、软件、传感器、机器人解决方案系统的集成、芯片、软件的解决方案的匹配,为各行各业的生产带来效率提升、稳定性。

  他同时指出,新的生产力也是改变了对人、工具生产关系的要求,例如现在科技创新越来越多要求多学科、复杂型、融合型创新人才,高科技制造业人才不仅是需要材料学,还需要通讯、物理基础知识。

  另外工具方面,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生产关系方面,越来越多的新的模式在被创造出来。”例如我们一般会讲原来的制造业产品可能出厂后,与工厂没有带太大的关系,现在利用传感、通讯技术、时时状态可以由工厂分析处理,预测产品的状态,提前进行诊断,提供保障,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在运行当中的温度等各方面的参数,都是在后来又检测,为电池合理健康的使用提供保障,所以我认为科技创新确实是整个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到了现在必不可少的主要的驱动力。“王昊说。

赛迪研究院王昊:新的生产力改变了对人、工具生产关系的要求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